9999js金沙老品牌
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已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9999js金沙老品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持续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网络信息中心按照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表,并分步组织实施。通过三年跨越式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保障水平。
(一)完成支撑平台建设
建成学校标准机房,用于存放学校网络设备、数据中心设备、安全设备等,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主机房。完成了基础网络的升级建设,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统一账号认证。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不断强化,完成对网站群系统、教学科研服务平台系统、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等进行二级等级保护备案工作,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二)完成数据平台建设
建成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等三大平台,实现了不同应用、不同身份的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为学校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
(三)完成服务平台建设
建成学校网站群系统,将学校各二级网站全部迁入网站群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升了学校网站整体安全性。建成校园综合服务门户即“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完成舆情监控平台建设工作,对学校网站、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进行实时舆情监控,解决了我校舆情滞后的问题。
(四)完成应用平台建设
建成统一带有学校域名后缀的邮件系统,方便学校师生安全地与外界交流与沟通。建成移动办公服务系统,教职工可在电脑端、手机端实时查看和发布通知公告、收发校内公文等。完成各应用系统的建立和数据迁移,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并与门户平台对接,实现了单点登录。升级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三校区共用一个平台及数据互通共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力度不足。信息化全校统筹运行格局没有形成,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现象。
二是部分管理服务部门仍存在着信息化理念不强、意识不足、热情不高等现象。
三是信息化工作队伍整体技术力量不足、水平不高。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信息化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推动学校ICT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全面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总体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强校园网核心设备升级,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构建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建设为重点,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和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环境,提升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构建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有机融合,覆盖异地三校区的新一代高速、泛在校园骨干网。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骨干节点建设,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购买或合作方式,逐年增加互联网出口带宽,2025年达到20G(IPV4/IPV6),通过租用或合作等方式,在济南、齐河、淄博之间搭建主用10G的光纤通信链路,满足各类业务系统(如:校园安全管理、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学、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环境的需求。实现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校园、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整合,进一步增加校园网覆盖区域、终端数量,提高网络接入速率和用户实际体验速率,确保访问稳定。加强校园网络的准入、准出和安全管理,以及弹性、移动化、泛在化应用支撑,提升用户访问网络应用“端到端”的实际体验,保障学校信息化业务的高可用性与服务质量。
2.建立动态平衡、实时备份、异地容灾的分布式云数据平台。升级改造现有数据中心,优化数据中心架构,提高各类资源数字化、虚拟化程度,对虚拟存储进行动态扩展或收缩,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规划建设异地双中心容灾体系,实现关键数据、关键业务的异地容灾、冗余、备份和灾后限时恢复。整合校内分散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强化存储资源建设,存储容量达到700TB。
3.加强泛在互联建设,构建校园全覆盖的网络应用环境。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等系统建设,通过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建立安全、可靠、智慧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打造物联化、集成化、标准化的智能终端系统建设,积极部署各类校园自助服务设施,为师生提供便利的资料检索文印、成绩查询打印、资产条码打印等日常服务。
4.升级改造“一卡通”系统。提高校园卡系统服务能力,实现三地关联应用的一卡通用,扩展系统账户容量达到50万。引入集多渠道、聚介质的聚合支付方式(银联、手机、微信、支付宝、生物识别、财付通等),提升虚拟卡移动化应用以及自助化、智能化一卡通服务设施的体验效果,建立可信服务接入体系,提升师生校园卡使用便利性。
5.优化校园IT架构优化。通过IT架构治理,推动多校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系统及部门的纵向解耦以及横向分层融合,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分离以及软件与硬件的分离。通过数字孪生校园平台有序推进软件定义校园数字化设备,全面建立复用、协同、共生的敏捷物联、动态感知的虚拟校园环境。建立开放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智能物联中台,为校园内的各种应用场景和各个部门全面赋能,丰富校园智慧生态的各种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部门与部门的规则引擎,推动学校从管理向服务,从权利向责任的观念转变和职能转变。
(二)构建集成共享、智能便捷的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6.建立规范集成、融合贯通的一体化业务系统。以“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为核心理念,规范网上服务大厅运行服务工作,对师生需求量大、关注度高、办理量较多、可网上办理的事项进行逐项梳理,打破部门壁垒,统一多部门、多校区的流程引擎,统一前台的消息精准触达服务,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建立覆盖全校管理服务业务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逐步推动学校无纸化办公工作。
7.推动学校“一张表”建设。着力加强数据互通、信息共享,解决师生反应强烈的“表格繁多、重复填报”等突出问题,以数据为抓手,驱动学校管理服务效能提升,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撑和保障。
(三)建设大数据体系提升公共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能力
8.建立标准统一、集中共享的学校全域、全量数据库。建立学校全域、全量数据库,实现对学校人事、资产、教学、科研、学工等全部应用系统数据的集中保存、开放共享。围绕数据治理,制定信息标准、服务总线、数据接口,采集清洗治理各类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交换,构建主题数据分析挖掘模型,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9.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的决策辅助支持和预警预测平台。利用专业的可视化数据分析预测工具,探索建设综合校情展示、决策辅助支持和预警预测平台。通过平台提供多维分析、报表指标等各种数据处理功能,开展包括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事、资产、财务、学工、就业、校园消费、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内容的综合校情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依据中台能力,建立师生画像模型,为学科、专业评估等各类评估活动提供精准数据分析支持和趋势预判支持。
(四)提升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能力
10.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全在线和精准供给。打造面向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音、视、图、文等的资源中心,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存、管、用的统一管理和全局共享;结合业务场景构建数字资源的应用系统,如;数字化教学资料室、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等。丰富数字资源采集渠道,广泛汇集分散在教师手中、校内各系统及校外合作方的资源;推进在线课程资源的本地化建设,增强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控力度。
11.探索智慧教学平台建设,助力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打造“开放、个性”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基础设施和学习环境方面,要实现所有教学场所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撑,加强大数据、AR、VR等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课堂,营造开放式、个性化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以优化在线学习的过程管理,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学习服务,推进在线教学的质量评估、认证等应用。
12.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将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作为教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托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积极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纳入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搭建信息化学习和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五)建设信息化的文化传承平台和网络宣传平台
13.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打造9999js金沙老品牌靓丽新名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二级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完善学校网站管理制度。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树立正确导向,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维护学校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发挥校园主流舆论场功能,形成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强势的校园媒体宣传工作格局。
(六)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保障体系
14.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纳入学校大安全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建设,针对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加强技术防护、管理体系和网络安全队伍建设,提升基础防护能力。建立涵盖网络、系统、应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大网络安全设备投入力度,建设以安全可视化管理中心为核心,构建“云、界、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提高学校“主动防御”、“持续检测”、“快速响应”的能力,重点对校园网的互联网接入区、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云数据中心)、终端区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防护。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部署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常态化的信息技术安全监测和检查,确保网络安全风险及安全事件可控。
(七)强化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
15.强化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招聘部分信息化工作专业人才,优化人员配置和专业结构,建立一支专职、兼职、外聘等多种用人模式并存的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业务核心作用,推进业务工作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水平。各部门要组建信息化工作团队,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能,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和服务支撑机制,切实提高对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考核、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建立完善教育数据标准和管理机制,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应用,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
(三)经费保障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保障。建立多渠道、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结合国家专项经费、企业投资、银行投资和学校自筹,通过开展增值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形式,构建多元健康的经费补充渠道。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