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 | 创新改变世界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851年,英国举办了近代第一届世博会。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着这次世博会。他们注意到,工业革命以来涌现的新科技新发明层出不穷,使得这次世博会异彩纷呈。这一现象引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新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创造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创新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人类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制造出新的工具来改造自然、改造世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19世纪,热力学、光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掀起了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纺织、造纸、制针、机器制造等当时新兴工业的发展。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随着“应用机器的大规模协作”,第一次使自然力“大规模地从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马克思认为,作为机器生产特点的“自动化”和“联合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厂制度及其相应的劳动制度,“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提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843年,恩格斯深入英国工人阶级内部开展调查,发现了随着生产工具的变化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恩格斯写道,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动力的利用,就是“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他认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的重要作用,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开展了系统的分析论证。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到发明蒸汽机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机器的运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他们发出感叹:“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蒸汽机的发明等推动了英国钢铁、煤炭、纺织等工业部门的迅猛发展,催生出机器制造、铁路、航运等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引发了产业结构变革,促使物质生产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创新还可以帮助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通过机器的运用,“现在资本不要工人用手工工具去做工,而要工人用一个会自行操纵工具的机器去做工”,人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就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有了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随着科技创新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成果不断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逐渐得到改善,从而为人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机器和大工业的关系时发现,17世纪末手工业时期发明的蒸汽机本身,并没有引起工业革命,“正是工具机的创造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所以“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的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思想,进一步证明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率先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就能快速实现现代化,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科技创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有力支撑。(彭迪)

版权所有:9999js金沙老品牌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2020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

济南校区: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邮编:250100 北校区:山东德州市齐河县齐晏大街699号 邮编:251100